学者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口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 关于我们 > 学者论坛 > 正文
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察哈尔教育研究——以河北建筑工程学院为例
文章来源:曹 宇    发布日期:2023/8/15    点击数:673 次

“察哈尔”是一个随着历史的进程不断变动的区域。从编旗设领,立都统,置行省,始于1675年,终于1952年,长达278年。清代对察哈尔地区的统治除了直隶口北道所辖口内各县外,口外采取二元管理体制。一方面,察哈尔地区设置有察哈尔十二旗群及锡林郭勒盟各札萨克旗;另一方面,又先后设立张家口、多伦诺尔、独石口、丰镇、宁远、兴和、陶林等厅。察哈尔整体属于草原文化,受蒙古族影响较深,因此在历史上具有较为鲜明的游牧文化特征,同中原儒家文化相比具有较大的差异性。但由于万里茶道的核心路段贯穿整个察哈尔域内,其交通路况虽然由于恶劣的环境较为险峻,但却属通畅。所以近代以来,由于察哈尔距离北京较近,因此也发展成为一处早期的革命策源地。虽然大量的白银赋税由察哈尔的张家口流向清政府,但由于商人大多属山西籍,白银基本为流过并非留下,因此并没有改变察哈尔落后的经济状况。所以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察哈尔具有草原文化、农耕文化和红色文化,但其城市建设及经济发展皆比较落后。新中国成立后,为了促进察哈尔省加快工业化和城市化建设,改变传统的少数民族地区相对落后的面貌,在察哈尔省专门设立了以建设类人才培养为主的工业院校,当然,学校也是为了全国的建设培养专业人才,但重点是为了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教育是推动社会发展的关键要素,教育既可以培养社会所需的各种人才,还可以带动周边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当地消费、拉动经济增长。察哈尔工学院的成立说明党和国家对察哈尔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视。特别是其学科设置更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改善察哈尔省面貌的迫切心情。

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办学宗旨

1949年1月9日,中央下发了成立察哈尔省政府并任命张苏、李济寰为省政府主席的通知。为了改变察哈尔省的落后面貌,同时也由于新中国成立后,亟需各类专业人才,在第一次全国高等教育会议胜利召开后,为培养建设类人才,1950年8月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应运而生,初名为“察哈尔省张家口技术学校”,属省政府领导,由于学校的开办初衷是为了为党和国家培养水利人才,因此业务上由省水利局领导,同年11月1日在堡子里察哈尔省水利局小礼堂举行了开学典礼,当时学校的领导是顾文郁副校长,代理校长工作(筹建校舍),随即筹备建立工会组织。1951年10月14日召开会员大会,选举产生了工会委员会,当时会员有141人。学校第一届招水利专业学生40人。察哈尔张家口技术学校创建时,主要是在北京及察哈尔省所辖张家口、宣化两地招应届初中毕业生及社会知识青年,两批录取85人。1951年6月按照省政务会议的决定,统一技术学校、农校医专、财经学院及轮训班合并为察哈尔建设学院,由省政府直接领导。在此期间恰全国中等技术教育会闭幕,根据会议精神,再度变更计划,于1951年8月25日改称“察哈尔工业学院”,新成立土木科。在张家口、宣化、大同、北京招生。其中北京1017人,张、宣、大地区录取328人,共计1345人。在校生1021人。1952年,院系调整后,在华北联合招生团及察哈尔省统一招生委员会领导下,在张家口、宣化、大同、广州四地招初中生218名,其中在广州招录144名。在校生962人。因教室等困难,一部分留北京、一部分来张家口,使全院学生达到1012人。当时学校的组织机构包括教导处和秘书处。

1952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召开全华北工业性质中等技术学校的整顿及调整会议,决定从8月开始将学校的水利系三个正规班调整到清华大学,第四班(补习班)由全国高等教育招生委员会统一分配到各大学,机电科一、六两个班98人调整到大同煤矿职业学校,暑期后将机电科变为机械科,原机电科经调整后剩下230人。调走的水利系和机电科的学生共258名。后来,学校的机械科又调整至天津工业学校(现河北工业大学)。由此可见,察哈尔省当时为了全国的教育也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不久后,在同年察哈尔省撤销。察哈尔省工业学校又一次更名为华北工业学校,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珍藏的《察哈尔工业学院简况》中记载了这一段历史。

二、高度重视、积极办学的教育理念

当时察哈尔省政府通过各种渠道陆续从大城市调入教师和工程技术人员担课。教师都是高水平、高素质、高学历的人才,其中很多都为名校毕业。例如李应老师,1943年在辅仁大学学习;骆仑老师,1946年入北京大学化学系读书,1948年12月在北京师范大学读书;顾文郁老师,1936年毕业于河北正定师范学校;江橹老师,就读于山西民族革命大学;王庆尧老师,毕业于天津大学水利系;马献琨老师,毕业于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骆长里老师,毕业于重庆建筑工程学院建筑系;王霖祥老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土木工程系等等。放到如今,这些教师也是难得的名校高知。可见当时省政府对教育的高度重视,想法设法招贤纳士,发展教育、培养人才。

学校的领导干部由来自解放区的同志担任。例如张苏同志,在担任察哈尔省政府主席期间,创建了张家口技术学校。张苏同志是张家口蔚县人,是我党在张家口地区的重要革命领导人,1950年11月学校成立时,曾亲临讲话。1951年8月察哈尔工业学院成立后,兼首任院长,在开学典礼上提出了办校四原则。在担任学院院长前及在任期间,张苏同志历任冀察行署主任、察哈尔省主席,察哈尔省撤销后,张苏同志又相继担任了华北行政委员会副主任、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全国政协常务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等职。党的八大二次会议上被选为候补中央委员。1982年被选为中共十二大代表,1984年被选为中共中央顾问委员会委员,1987年作为特邀代表参加中共十三大。张苏院长身材高大,嗓门洪亮,给学生作报告时从不照本宣科。他教导学生要努力学习,掌握技能,将来为改变张家口的落后面貌去工作。除了张苏院长,省政府还派出原察哈尔省中苏友好协会秘书长郝少尧任学院秘书处处长、党支部书记,主持学院全面工作。1951年9月,又派原察哈尔省电信指挥局局长庄顷任教导处主任,李尚仁任教导处副主任,负责教学及学生工作。张苏调华北行政委员会后,于1951年10月8日,省政府发文任命省政府副主席孙敬文兼任院长,省政府副主席王梦龄兼任副院长。1948年,张家口解放后,孙敬文同志曾任张家口市长。孙敬文担任院长直到1952年察哈尔省撤销,后任化学工业部副部长。1952年1月,省政府任命庄顷任学院党委书记兼教导处主任。1952年7月,韩登科调来任学院党委专职副书记。从学校当时领导的级别和威望也不难发现察哈尔省对于教育的高度重视,省政府一把手亲自抓教育、谋发展,千方百计为察哈尔省高等教育的发展创造条件、争取资源。

三、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艰难历程

1952年初,中央人民政府教育部召开华北工业性质技术学校的整顿调整会议,于1952年10月10日根据省政府令将察哈尔工业学院更名为“察哈尔工业学校”,设水利、土木、机械三科。学校只保留了中专,变为中等技术学校。校长办公室(下设人事、文书、收发),教务处(下设教务股、普通课学科委员会、基础技术课学科委员会、水利科、土木科、机械科、实习工厂、图书馆和总务处)。为加强党的建设和思想政治工作,学校党支部下设组织股、政治思想教育股,并配备专职政治辅导员。学校认真落实党的政策,团结广大教师进行教学改革,注意学生政治思想教育。其间,党组织逐步建立、健全,党员队伍不断壮大。进行了爱国主义教育,在学生中树立“为祖国而学习的思想”。与此同时,健全了党团组织,培养师生中进步分子,发展了部分师生入党。学生中团员数量也有较大发展,并建立了正常政治学习制度及教学秩序。适应青年学生特点开展了各种文体活动,组织建校劳动,并发动抗美援朝捐献活动,学生们节衣缩食捐献280万元、寒衣95件。1950年8月,在招收第一批学生不久,学校就成立了团支部(当时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张家口技术学校支部委员会),仅有团员13名。1951年在学院党总支的领导下成立了学院团总支委员会,共有团员170名。1952年8月,召开了第一次团员代表大会,选举产生了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察哈尔工业学院总支部委员会。对于党团工作的重视极大的凝聚了人心、鼓舞了士气。

当时的学校环境十分艰苦,由于物资的匮乏,北方的师生只吃窝头,是为了将为数不多的米饭留给吃不惯面食的南方师生。而南方师生为了不给学校添麻烦,都努力克服自身的困难,主动改变饮食习惯。当时学校所在地就在如今建国路上,那时几乎没有平整宽阔的道路。在高低不平的山头上画着大大小小的白圈,据说是为了吓走狼等危险野生动物。学校开大会也没有礼堂,张苏院长就带领着师生到不远的女子学校(今张家口第十中学院内)借用礼堂开会。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师生艰苦奋斗,发扬南泥湾精神,亲自参加劳动,苦干两年,使学校建筑面积达到15000平方米,学校的建设者代表还参加了由朱德副主席亲自出席的建设工程部和城市建设部先进生产者代表大会。以此反应出察哈尔省高等教育界克服困难,自力更生的精神面貌。

四、结语

随着大行政区的撤销,内蒙古自治区承担了蒙古族少数民族地区的社会发展功能,因而具有相似民族构成的察哈尔省其存在意义降低,最终察哈尔省成为历史,被撤销并拆分至河北、内蒙、山西等地,其中察哈尔省划分至河北、山西的区域则属于这些省份的偏远地区,原察哈尔省首府张家口的城市地位也随之下降。察哈尔工学院更名,学校的建制、发展都明显呈现出速度减缓的趋势。这说明城市地理位置对于教育的重要影响。而这一影响在很多欠发达地区都有体现。

与同期成立的具有相似专业设置的院校相比,河北建筑工程学院的发展可谓充满了坎坷。这所学校扎根塞外,坚持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不同于大多数建设类高校坐落于经济势力较强、城市面貌较好的地区,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始终屹立在张垣大地上。虽然察哈尔省的撤销对学校的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但是学校一直秉持艰苦朴实勤奋进取校风和求实进取的校训,这一文化根源同察哈尔地区的历史、民风、文化有着密切的关系。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察哈尔省虽然已成为历史,但其具有的独特历史文化、风土人情、区域特色已经深深融入与其紧密相连的各项事业之中。回望河北建筑工程学院成立之初的岁月,可以发现新中国成立初期察哈尔省的规划、定位和发展宏图。今天我们记载这一段历史,是为了展现察哈尔省那一段艰苦创业的激情岁月,更是为了激励当代人投身家乡建设、立志服务人民的远大理想。

 

作者简介:曹宇,河北建筑工程学院党委宣传(统战)部副部长、中特基地建院首席专家等。

Copyright © Chahar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浏览器访问本站
冀ICP备15009271号-1 冀公网安备 13070302000111号
地址:张家口市桥西区长青路19号
联系电话:13903236923 / 0313-80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