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口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 关于我们 > 学者论坛 > 正文
不忘初心,还原盲点,赓续红色血脉——张家口红色高等教育史亟待挖掘整理
文章来源:杨秀云    发布日期:2023/8/15    点击数:601 次

张家口是一片红色土地。1945年8月23日张家口第一次解放成为晋察冀边区的政治、军事、交通、文化中心,享有“文化城”的美誉。期间,一批著名大学的前身抵达张家口,开启规范化办学的新篇章,为战争所需和新中国建设培养大批骨干力量,创造了我国高等教育的恢宏历史。学校与张家口解放区如火如荼的革命形势融为一体,为张家口的革命建设事业作出突出贡献,丰富升华了红色精神谱系。在我市加快建设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深度融入京津冀协同发展、交好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的新形势下,挖掘、理、再现这段历史,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拾遗补缺,提升张家口的文化自信和地域影响

华北联大、延安自然科学院、中国医科大学等20多所高校迁移进驻晋察冀边区首府张家口,内蒙古军政大学在张家口建校。解放初期,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国际关系学院的前身“军委外校”诞生张家口。由此,大批青史留名的精英人物在张家口工作、学习、生活,与这方红色土地结下深厚情谊。这些大学在张家口的发展,党领导下的高等教育不断成长成熟体现,为新中国高等教育由农村转入城市办学并逐渐走向新型正规大学奠定坚实基础,助推了张家口革命事业的发展。   

由于时间较短、战事影响、学校流离动荡并改等历史原因,这段在中国革命史上举轻重的高等教育历程鲜有史料记录。即便在晋察冀日报》和当事人的回忆文章、工作履历中可寻零碎记录,终归雪泥鸿爪,片言只语,处于断挡、淹没、空白之境况。19535月,中央军委在张家口正式建立“中央军委外国语文学校”,该校两次在张办学(第一次到1955年12月,第二次为1960年4月至1963年11月),之后,多次校名、迁校址,发展成为今天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遗憾的是,张家口作为“中国军事外交官的摇篮”没有记载,鲜有人知。近年来,为搜集整理这些高校在张家口办学的史料,我市相关部门和文史研究人员进行了不懈努力,推出一批重量级的论著和文稿,成果显著,但与还原历史的需求还有不小差距。特别是因时间推移,亲历者辞世,抢救历史的工作尤为急迫。挖掘整理红色高等教育史,对擦亮张家口历史文化名片,厚植文教旅游事业红色底缊,提升张家口的文化自信自强和地域美誉度,具有不容低估的推动作用。

二、以史为鉴,提纯助推张家口教育事业发展的高光

华北联大等院校迁入刚刚解放的省会城市张家口,树起规范化办学里程碑,为革命事业的发展和新中国建设培养了骨干力量,也为教育事业发展留下宝贵经验。一是党对教育事业高屋建瓴的重视。张家口开启高等教育的厚重历史,缘于党中央对城市建设的高度重视和边区党组织的高瞻远瞩。这是我党治理大城市并稳定办高校的首次尝试,是由游击办学向正规办学的转折点。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师生去东北受阻,聂荣臻请示中央,陈述边区工业企业急需技术人才,希望该校留下,由此,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落地张家口。之后,叶剑英帮助购置图书仪器。得益于我党对少数民族工作的重视支持,内蒙古军政学院在张家口创办。军委外校训练大纲彭德怀,校长手持周恩来亲批调令到天津港迎接海外归国的知名教授学者……创造条件,全力以赴,办学方针明确,高校工作克服重重困难走向正规。二是不拘一格重用人才。当时的张家口,汇聚了来自延安、根据地和国统区的众多进步知识精英,如联大的成仿吾、周扬、艾青等,有的教师留学归来,有的教师曾在国内著名高校任教,不少政史、文教等方面的知名人士前来传道授业解惑,兼收并蓄,人尽其才。“军委外校”的英语教员陆殿扬是中国翻译界泰斗钟仁政是原中山大学外语系主任谢振亚是原北京大学外语系主任李耀慈是毕业于美国西点军校的原国民党中将罗兴伟是美国“飞虎队”的原中文翻译一大批大知识分子云集荒寒的塞外山城张家口,扛起高等教育的四梁八柱,成为历史奇观。三是教学内容务实方法科学。设置院系和课程,既沿袭延安办学的光荣传统,又注重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政治思想教育首当其冲,文化专业知识注重质效,文体活动异常活跃,工作学习源动力强劲。华北联大时势报告成为常态,启发式教学,讨论中互助,师生激情满怀,学思相得益彰;军委外校《大纲》明确规定政治占15%、军事占21%、外语占64%训练的要求、内容等均有明确规定坚持开门办学,课堂理论和课外实践结合,组织师生参与地方的文化宣传教育经济工作和政治民主建设,紧密配合中心工作,为学生投身革命斗争和新中国建设练硬“内功”。华北联大师生深入宣化、万全、涿鹿、怀来等县区,投入到轰轰烈烈的土改运动。工专”师生参观纸烟厂橡胶厂、自来水公司,直接投身张家口的工运实践“军委外校”的“光头”篮球队打遍张家口无敌手,去北京参加比赛。从丰富的文体活动到投身社会实践,在革命大熔炉锤炼成长短时间培养出大批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艰难困苦,玉汝于成,培育国之栋梁的高光辉映历史,对新形势下张家口教育事业的发展大有禆益

三、走近高校,拓展张家口开放视野和合作领域

中国人民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等高校的前身第一次走进大城市,张家口举全城之力托举,规范划办学具备了条件,得到空前发展,为新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的建立奠定良好基础,多数发展成为著名学府,蜚声海内外。大批杰出校友在张度过激情燃烧的岁月。这些名校、名人及名人后代非常珍视与张家口的血脉之缘,校史馆、档案上有记录,回忆文章里深情讲述,或被后人提起。有的还来张开展“寻亲”活动。2022年,张家口日报采访组前去部分高校“寻访”时,对方表示“树高千尺忘不了根”,动情地述说“张家口是发展的摇篮”、第二故乡。这些一流大学位处人文科技前沿,人才荟萃,在国内外影响广远,如果张家口能与校方攀亲结友,携手新征程,无疑在引进先进理念、深化改革开放、强化招商引资、提升发展质量等方面,发挥积极的推进作用。

四、赓续血脉,汇聚张家口高质量发展的精神动力

张家口历史上走出去的大学多数历经抗日战争的峰火和解放战争的硝烟,倍尝艰难,付出巨大牺牲,在张家口发展壮大。他们流淌着红色血脉,视党和民族的利益高于一切,信仰坚定、志存高远,艰苦奋斗、无私奉献,实事求是、勇于创新,发扬并留存了永不凋谢的精神财富。这种精神至今依然是这些知名学府育人塑魂的支撑,也永远镌刻在张垣大地。精神不老,英雄辈出。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向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进军的新征程上,在全市同心协力交出高质量发展优异答卷的关键时刻,树立正确的党史观,抢救、挖掘、整理、再现张家口红色高等教育史,牢记初心使命,赓续红色血脉,充分发挥红色资源的教育影响作用,为我们“立足河北一翼”,做好各项工作、加快事业发展、建设现代化国家、复兴民族大业,汇聚起强大的精神动力

做好相关历史抢救整理征编,任务艰巨,使命光荣,应引起社会方方面面的重视。为此,提几点建议:(一)加强统筹。把此项工作列入全市文史研究的重点,制定方案,规范运作,明确分工,财政支持,提供人、财、物等方面的保障。(二)地校联手。不少高校对校史建设较为重视,并开展了寻根找亲活动,人大、解放军国际关系学院、西安科技大学等校相关人员来张寻访旧址,为双方合作开了好头,应进一步加强联系,合力把修史工作推向纵深。(三)媒体配合。早在延安,红色高校就与党媒近邻。在张家口时期,更形成并肩战斗的良好格局,联大请知名报人授课,联大文化工作者参与办报,招生简章等在《晋察冀日报》刊发,成为今天查证史料的主要凭依。2021年,张家口日报推出寻访“张家口历史上走出去的大学”异地新闻采访活动,推出一批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的稿件,为媒体助推文史研究开了先河。应进一步发挥主流媒体的平台纽带作用,深化宣传教育,同力协作推动红色精神发扬光大,代代传承,光照后人。

 

 

作者简介:杨秀云,张家口市新闻工作者协会专职副主席。

Copyright © Chahar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浏览器访问本站
冀ICP备15009271号-1 冀公网安备 13070302000111号
地址:张家口市桥西区长青路19号
联系电话:13903236923 / 0313-80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