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口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 关于我们 > 学者论坛 > 正文
从张库商道的历史贡献看现今张家口的机遇和镜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7/9/11    点击数:31570 次

面对三大发展机遇,如何促其尽快地形成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而充分利用外生和内生的条件、资源,在确保建成国际休闲度假旅

游目的地和国际奥运名城的同时,对张家口的历史命运产生长远和决定性的推助作用。应该重温张库商道为我们提供的历史经验。

 

关键词:张库商道  历史贡献   财富  经验

 

    在我国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之际,张家口市相继迎来了“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家可再生能源示范区和京张联合举办冬奥会”三大发展机遇 。这种机遇叠加的情况,千载难逢。有人称其为历史机遇,也有人叫做世界机遇,都不为过。对于张家口人来说,牢牢抓住这些机遇,催生新的动能,实现发展升级,既是热切的回应,更是沉甸甸的责任。目前需要我们做的事情很多,尤为重要的是,不要仅仅将其看着是一个有利的时间段,而是要明察和把握这些机遇的演进与脉络,促其尽快地形成一个能够持续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进而充分利用外生和内生的条件、资源,在确保建成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奥运名城的同时,对张家口的历史命运产生长远和决定性的推助作用,得以再现辉煌。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回顾张家口的历史,自明宣德四年(1429年)建堡以来,曾经出现过几次比较重大的机遇,使这个原本只是明代长城防御体系中的一个普通戍堡,得到了迅速的发展。其中尤以张库商道为最,形成了超常的快速发展期,使张家口发生了天翻地覆、脱胎换骨的变化。以史为鉴,读史明智。我们不妨重温一下这段历史,从中得以借鉴。

一、张库商道和张家口的历史渊源

明隆庆四年(1570年)十月,蒙古首领俺答汗之孙把汉拿吉,因与其祖父不和,到大同投降明军。大同巡抚方逢时、宣大总督王崇古抓住这个百年不遇的时机,和大学士张居正、高拱果断决策,同俺答言和通贡,促成了互市与和平,成为明代历史上的一个拐点。次年决定在中三边、西三边开放市口,允许蒙古人用马匹等畜产品与汉人交换所需生活用品,开展马市贸易。共设马市十一处,其中宣府马市设在张家口。史载,“此为张家口商业发展之始。”1“自隆庆五年北虏款贡以来,始立市场,每年互市,缎布买自江南,皮张易之湖广。彼时督抚以各部夷人众多,互市钱粮有限,乃为广召四方商贩使之自相贸易,是为民市之始。”24年后即“万历三年(1575年),明政府开始限定购马的数量和马价银两。若按定额交易,宣府的张家口市场仍呈现出独大局面。该市场购马数量及价银分别占宣府、大同和山西三镇相应总额的53%和52%。俟至万历十一年(1583年)该处市场总购马匹近3万匹,达到三镇马市总贸易数量的67%。马市交易的快速发展,为张家口成为塞北地区的商业重镇奠定了扎实基础,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商业发展机遇,并且一直延续了40多年。”3万历四十年(1612年),右副都御史汪道亨就任宣府巡抚。正赶上宣府一些地方因6年来不断发生地震,房倒屋塌,民生凋敝的困难时期。汪巡抚下车伊始,就抓救灾,成效显著,深得民心。同时他认识到宣府的兴衰一在长城防务,二在互市。第二年,便把工作重点放到了长城防务和互市上。他四出“行边阅官塞”,敏锐地发现需要修筑一个专事互市贸易的新堡。就上疏朝廷请准修复张家口的边墙并在旧城垣的基础上建筑专门的互市之所。得准后当年开工,次年便建成了一座新堡,既有坚固严密的防范功能,又是设备完善的贸易场所。颇具深意的是他引用孔圣人“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的名句起了个“来远堡”的名字,可谓远见卓识。来远堡投入使用后,《察哈尔省通志》载:“宣府来远堡贡市,拓中为城,规方阮(原)地,千货坌集,车马驼羊毳布曾瓶罂之居。”从此张家口一堡变两堡,武城变商城。既促成了蒙汉的全面互市,又实现了持久的和平。多了商贸的功能,实现了转型和跨越,意味着张家口向古代城市的蝉变。后来有人为了“夸示大国之威,重物里之丰溢”,在对来远堡马市“熟睹其设”后,画了一卷长五尺宽四尺的《马市图》。流传到清康熙年间,曾任口北道道台的王骘,欣赏之余,写了一篇《马市图序》,全方位、多角度地描述了画中的互市盛景后,感慨地说:“呜呼,当嘉靖之季,(宣府)北部最强。比年深践宣大间,大入则大利,小入则小利。”实际上,更为重要的是促进了宣大、山西至甘肃一带蒙汉贸易的发展,为以后的晋商、旅蒙商、张库商道以至张家口陆路商埠的形成和发展打下了基础,提供了先决条件。

清顺治元年(1644年)明亡清立,官方在小境门旁开了个大口子,修筑了大境门。这不但标志着北方民族关系实现了正常化,而且大大促进了与蒙俄贸易的发展。随着全国各地来张家口做买卖商人的增多,在张家口两堡之间修街道、建商铺的越来越多,市场日益繁盛。“先年大市中贾店鳞比,各有名称。如云:南京罗缎铺,苏杭罗缎铺,潞州绸铺、泽州帕铺、临清布帛铺、绒线铺、各行交易铺,沿长四五里许,贾皆争居之。”其兴盛时,“市井驵侩,无虑数百家,佣率千指”。4开初,前来张家口做买卖的多是山西商人,最为著名的即王登库、靳良玉、范永斗、王大宇、梁嘉宾、田生阑、翟堂、黄云发八大家。早在清兵入关和平叛时,范、王等晋商就为之承运粮饷、采购物资,效过力、立过功,被列为内务府皇商。平叛后,他们利用已开辟的渠道与蒙古人做生意,还有宣府当地的一些商贩不断深入草原腹地做买卖,便成为最早的旅蒙商。起初不叫旅蒙商,跑漠南、漠北的称为“通事行”、“大外路”,民间叫“跑后草地的”;做漠西、新疆生意的叫“西庄业”,直到清末才统称旅蒙商。而张库商道的前身,则是元朝时建立的以大都为中心的通往草原腹地驿道中的一段。当时的大元帝国,靠四通八达的驿道和站赤(驿站)把中原和草原、大都和上都、亚洲和欧洲联系在一起。到了明代,成为蒙古部族之间来往、蒙古族与明朝廷之间的通贡、互市和民间贸易的通道。清崇德四年(1639),原土谢图汗中旗的驻地“大圐圙”(围起来的大草场,即库伦),修建了寺庙,成为喀尔喀部大活佛哲布尊巴呼图克图一世的驻地。后来,这里成为颇具规模的商贸集镇,张库商道的终点。

清康熙十四年(1675年),蒙古族察哈尔亲王布尔尼造反,率兵南下逼近北京。清廷命多罗信亲王为抚远大将军,带领由八旗子弟组成的部队赶到张北一带迎战,激战后布尔尼北逃,被追至库伦而溃散。战后康熙命多罗信暂住库伦,稳定局势、安抚蒙民。康熙三十年(1691)清廷在多伦诺尔召集喀尔喀蒙古贵族和49旗王公会盟。康熙帝答应了王公贵族们关于让更多买卖人到后草地做买卖的请求,决定废“马市”、长城沿线各关隘不再设重兵防守。仅张家口一带300里间,就有9个大坝口、23个小坝口,全辟为车马小道或通行大路,商贩尽可通行。两年后,又修建了由张家口通往乌里雅苏台的阿尔泰军台,直属理藩院,供递送公文消息、因公赴蒙入京、押解人犯、输送官兵之用,成为清代官马北路三大干线之一。后来旅蒙商也走此道,实际上已经成了商道。

清雍正五年(1727年)中俄签订了《恰克图条约》,开通了两国间的贸易。以晋商为主体的旅蒙商便从张库商道输往库伦、恰克图茶叶、丝绸等大宗货物。他们深入到浙、闽、两广的茶区,垄断了一部分茶山、茶场和茶园,从茶叶的种植、采摘、加工、运输,都由茶庄经营。比如商号“大玉川”就在福建武夷山有茶山5000亩,茶场7个。每年把收来的茶叶,通过水陆两路运至武汉,武汉有加工厂,将部分茶叶焙制成砖茶,然后分类包装至北京。茶到北京后,由茶庄再雇骆驼运到张家口屯栈。每年茶事季节,张家口的骆驼队到了北京,从新街口到西直门,骆驼一过就是几百匹,有时还使北京交通阻塞几个小时。

茶叶在张家口屯栈加工毕,由茶庄雇佣牛车经“买卖路”转运至“买卖城”(恰克图),所谓“买卖路”就是由内地至恰克图的商道。自张家口至恰克图,计程4300余里,沿途山河阻隔,地旷人稀,荒草萋萋,旅人行商风餐露宿,且行且牧,结队而行。以茶叶从俄蒙商人手里换回皮毛、鹿茸、羚羊角、水晶、麝香、蘑菇、药材等贵重物品,张家口就是这些货物的集散地。

雍正六年(1728年),为实施《恰克图条约》,由库伦护军扎尔固齐带领张家口旅蒙商,与俄国人在恰克图进行了首次换货贸易。从此张库商道正式延伸到俄国的恰克图,张库商道真正成为国际贸易运销线路,张家口逐渐成为国际贸易城市。乾隆二年(1737年),清廷下令,以张家口、归化为货物集散地。这样,张家口的贸易越做越大,成了商贾云集的大市。俄国学者波兹德涅耶夫对张家口的商业状况曾做过详细考察记录: “上堡的买卖城既是重要的商业区,也是中国对俄贸易的集中点。该城周约二里半,被称为‘市圈’。在恰克图从事贸易活动,且在蒙古北部销售茶叶的旅蒙商通常会将从俄国进口的呢绒、绒布以及毛皮先运到买卖城自己的商行和货栈内,然后批发给下堡,最后再运往内地。……下堡是张家口的另一商业区,批发商的住宅和商行大多集中在纵贯南北的武城街。这些住宅都带有巨大的仓库,以儲存货物。……还有元宝山谷地的崖坡上鳞次栉比地排列着货品充盈的店铺,多为西帮商人和北京商人所开。此外,该地集中着在张家口经商的俄国商人的住宅和茶叶堆栈,而张家口本地所需消费的肉类、面粉和燃料等日用品、食品也集中在元宝山市场之中。”5“这是有清一代最为繁忙的北路贸易商道。清代中后期,途经张家口的贸易额已经超过1亿两白银,晚清时,这条商路仍然不减昔日风采。”6同治元年(1862),《中俄陆路通商章程》签署,张库商道日趋繁盛,成为中国北方仅次于天津的繁华商业城市,被誉为“华北第二商埠”。

二、张库商道的历史贡献和现实意义

张库商道是学界公认的丝绸之路之北道和“茶叶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连接欧亚大陆的重要通道之一。站在人类学和国际经济学的角度看,张库商道的形成和发展,是古近代亚欧大陆不同民族和国家经济互相促进、文化相互交融,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是一条在地球上有痕迹、历史上有功绩的国际商路。在我国历史发展的进程中,它是我们的先人于中国北方延续2100多年前西汉张骞凿空西域,在亚欧大陆上造就丝绸之路的又一杰作。其作用之巨大,影响之深远,已彪炳史册,自不待言。而它对于其起点城市来说,则强力推助了张家口社会经济的发展,使之一步步地跨上“旱码头”、“皮都”的台阶,走出国门,进而成为“华北第二商埠”。具体讲:

(一)、张库商道开启了张家口发展的新空间,使其成为中国北路贸易中的流通枢纽城市。明代隆庆和议、开设马市,是张家口军堡贸易的肇始,来远堡的修建具备了商贸城市的功能。这两次重大机遇,令张家口从九边沿线众多的戍堡中脱颖而出。有清一代,我国商品流通的范围较明代有了明显扩大。与南方沿海贸易相对应的北部边疆贸易活动也有了长足的发展。清代北路贸易包括汉蒙民族贸易和中俄恰克图边境贸易两个方面。其分野之处在于是仅仅限于国内贸易还是有从事与它国的商业活动。这就有个条件和机遇的问题。而张库商道则给张家口提供了充分的条件,形成了又一次重大机遇。明清经济史专家许檀曾指出“我国明清时期形成的城、乡市场网络体系可分为流通枢纽城市、中等商业城镇和农村集市三大层级。”丰若非教授在其所著《清代榷关与北路贸易》一书结论中说“张家口似乎已经不单纯是全国市场网络中的中等商业城镇。就清代北路贸易所形成的中、俄、蒙大市场而言,张家口在其中扮演了极其关键的角色,它积极推动了北路贸易的向前发展。毋庸置疑,已经完全具备了我国北方城乡网络市场体系中的流通枢纽城市的功能,而这些功能的发挥从侧面印证了清代北路贸易在推动中国北部边疆社会经济发展进程中所做出的突出贡献。”7

(二)、张库商道赋予张家口超长的战略机遇期,使其不断增长新的动能,实现了持续升级的发展。英国著名战略家托·富勒有句名言;“一个明智的人,总是抓住机遇,把它变成美好的未来。”一个地方也是这样,通常都会有一些机遇,只要能够抓住这些机遇,就会取得较大的成效。但是,以什么为抓手,如何牢牢抓住机遇,既不错失良机,又能在千变万化的境况中顺势而为,催生新的动能,延长机遇的时间段,促其成为战略机遇期,却是非常不易的。应该说,张库商道就是张家口超常持续发展的抓手。考察200多年来张家口从清代至民国初年的经济史,不难发现,张库商道一直是其最主要的动因和抓手。中俄恰克图条约》的签订,变北京贸易为边境贸易,途经张家口之路成为唯一的商道。以晋商为核心的旅蒙商不失时机地利用自身的优势,充分发挥外生条件的潜能,把边境贸易越做越大。道光年间,旅蒙商从80多家增至280多家,及至光绪年间,猛增到400多家。这些旅蒙商的总部,大多驻在大境门,分号设在库伦、恰克图等地。有的如大盛魁,甚至在贝加尔湖一带都设有分号,而且在莫斯科还有他们的经纪人。一位西方商人曾经感叹地写道:“在通往晋北的大路上,我几乎每天都遇见伴随经张家口赶往恰克图的长列砖茶驼运队的华商,用俄人话向我打招呼。”8张家口地区旅蒙商的迅速壮大,除了天时和地利,更重要的是靠“重德操、讲诚信、坚韧有耐心”的中华传统人文精神。张库商道旅途漫漫,险象环生,而他们所从事的贸易又是物物交换。跑“大圐圙的经历磨练了他们的意志和性格,“做买卖”的实践赋予他们讲诚信、求质量、一诺千金的商业精神。这种精神使他们赢得了对方的信任和尊重,双边贸易才得以超长时期的持续发展。

(三)、张库商道使张家口走向世界,在19世纪60年代就进入我国由107个城镇组成的近代贸易商埠城市序列。综观张库商道的形成和发展,从边境贸易到陆路贸易,虽然由于战争、双方政府博弈等原因屡遭挫折,时有波动,但是趋势是扩大和发展。而且引发了皮毛业的大发展,“口皮”为名牌,“皮都”成美誉,贸易额大增长。以至在嘉庆、道光年间进入长达40多年的稳定发展期。民国初年张库公路开通,汽车运输直抵库伦。1917年,大境门外商店多达1400家。年贸易额8000万两白银,输出额为7000万两,总贸易额上升到15000万两。9鼎盛期虽然短暂,但确为名副其实的国际贸易城市。

总之,张库商道为张家口创造了巨大的物质财富,也给予了我们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启示,值得我们重温和记取。

        三、 现今的机遇和历史镜鉴

面对国家倡导和实施“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及三大机遇,我们怎么办?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张库商道的形成和发展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历史镜鉴。窃以为,应该深入解析张库商道精神的丰富内涵,从以下三个方面弘扬张库商道精神:

(一)、开放包容的精神。张家口的发展史就是一部对外开放、与异族、异国相互包容、共同发展的历史,正是与蒙古族、俄国等客商的交流、交往和交融,才带来了昔日张家口的大发展。那时,张家口之所以有个较大的“朋友圈”,就是得益于开放和包容。现今,我们要建设国际休闲度假旅游目的地和国际奥运名城,仍然需要秉持开放包容的精神,以期推动解决面临的一些难题。

(二)、互学互鉴精神。张库商道是古、近代张家口与世界互动的纽带,我们的先人正是凭着互学互鉴的“孵化器”,与各国、各地经商打交道,才赢得了丰硕的利润,使张家口发展成为世界闻名的陆路商埠。今天,我们仍然需要这种精神,从中吸取经验和智慧,壮大自己。

(三)、互利共赢精神。张库商道的历史证明,除了战争和掠夺,各民族之间可以互利共赢,各国可以共同成长和一起获益。互利共赢的精神就是张库商道发展兴盛的“推进器”。现今,我们需要和国内各地、世界各国学习、交往,开展合作,仍然需要坚持这种精神。只有这样,张家口才能全面发展、不断升级,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注释

1、3、7丰若非:《清代榷关与北路贸易》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14版第35页、37页、274页

2梅国祯:《请罢榷税疏》  《明经世文编》卷452《梅客生奏疏》

4道光《万全县志》之十《志余》

5()阿·马·波兹德涅耶夫著《蒙古及蒙古人》第一卷 内蒙古人民出版社 1989年版 700---714

6安大钧编《大同 中华民族团结融合之都》 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年版 第100

·里奇瑟芬著《拜伦·里奇瑟芬通信录》第13

韩祥瑞:《张库商道十题》 《张家口历史文化研究》2015年第1515

 

 

作者简介:安俊杰,原张家口晋察冀文化研究会会长。

Copyright © Chahar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浏览器访问本站
冀ICP备15009271号-1 冀公网安备 13070302000111号
地址:张家口市桥西区长青路19号
联系电话:13903236923 / 0313-80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