察哈尔记忆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口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 察哈尔记忆 > 正文
人文历史|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的前世今生 (上)
文章来源:河山新闻客户端    发布日期:2024/6/17    点击数:229 次

【编者按】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1946年1月,经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100多名师生留在张家口,正式并入“张家口工业专门学校”,建立了“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后更名为“张家口工业专门学校”,简称“工专”。

让我们跟随长期关注、研究张家口历史文化的学者金姝女士,来回顾这段历史。  (张秀梅)

华北联大学生 


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的前世今生 (上)

金  姝

1、延安大学的师生来到张家口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全国抗战取得了伟大胜利。当时,延安根据时局需要,迅速派文教事业人员开辟新解放区宣传革命。

党中央决定安排延安大学(原名“陕北公学”)的三个学院搬迁到东北建学。11月初,在延安中央党校二部礼堂,朱德做了动员报告;13日,毛泽东接见延安自然科学院的老师,做了关于战胜蒋介石内战的战略方针、及继续办好自然科学院、特别是注意吸收工人和知识分子参加革命工作的重要报告。

延安大学根据中央指示组织了一个大队,由周扬任队长,下面分设鲁艺学院、自然科学院、行政学院三个中队,分别由宋侃夫、王甲纲、于光远任中队长。

11月15日,大批人员从延安出发,一路经陕西、山西、绥远、察哈尔多省多地,至12月下旬(24日夜),历经40天行程,来到晋察冀首府张家口。其时,国民党军已经占领山海关、承德、锦州等地,切断了去东北的道路,以致大部分人员滞留在张家口。

由于晋察冀边区政府接管了很多工业企业,需要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晋察冀中央局聂荣臻书记向中央请示,决定将延安大学的师生留在张家口(注:1945年8月20日,中共中央决定中共晋察冀分局,改称晋察冀中央局)。

 

延安大学

延安根据聂荣臻意见,及自然科学院副院长恽子强的建议,同意自然科学院师生与张垣工业专科学校合并。     

在“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文书档案”(1945年卷号1)中,有学校正式启用公章的记载:1945年11月5日,“工专学校”正式起用条形便章,及正、副校长之印……当时的校长为军区工局副局长刘再生,副校长为陈琅环。

1945年12月,学校搬至张家口(伪)蒙疆交通学院。月底,延安自然科学院师生到达张家口。

1946年1月,经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决定,延安大学自然科学院100多名师生正式并入“工业专门学校”。校长由原延安自然科学院副院长民主人士恽子强担任。23日,校长恽子强主持校务会议,“宣布了

学校名称: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

同年8月13日《晋察冀日报》上刊登了一篇《欣访工专》的文章,记者肖白这样介绍该校:“……至12月底,延安自然科学院迁张,乃与该校合并,更名张家口工业专门学校,简称‘工专’”。

著名记者子冈在1946年2月13日《大公报》上发表《漫步张家口》:“自从(1945年)八月二十三日十八集团军经过两次战斗牺牲了五六百战士,从东南西三面包围,克复了这伪蒙疆的心脏的张家口以后,这个以皮毛与口蘑著名的城市成了一个神秘的都市。中共很迅速的把地方变成教育的中心,政治中心却仍在延安。延安的许多文化工作者徒步行军了二千五百里路程,走破了棉鞋,蹭破了棉裤,没有孩子的女同志也不例外,只有母亲与孩子坐在骡轿里(父亲就得当骡夫),就这样,有上百的文化干部抵达了张垣。加上晋察冀边区原有的文化教育干部,张家口的书卷气息浓厚起来了。”

 

2、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

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简称“工专学校”。在1946年5月3日《晋察冀日报》的报道中,亦称该校为“张家口工业专门学校”。

其前身“工专学校”自1945年9、10月间成立,校址由最先设在宣化城内(原(伪)宣化工科实业学校),后改在龙烟铁矿大楼;很快因为龙烟铁矿大楼不适合做校舍,又迁至直属领导机关;12月间,移至张家口(伪)蒙疆交通学院。这里就是延安大学师生回忆到张家口的第一印象之地。

需要说明的是,抗战时期,晋察冀边区工业部为培养采矿、机械、交通等普通技术人才,曾在解放区阜平设立“工业训练班”。日伪时期在宣化设有(伪)宣化工科实业学校(采矿科),在张家口设(伪)蒙疆交通学院。日本投降后,两校尚存的一些设备及师生约30人,由晋察冀边区行政委员会接管。

1945年秋,张家口、宣化相继解放后。晋察冀边区政府从阜平十家寨迁往张家口,张家口成为晋察冀边区首府。晋察冀边委会为适应形势需要,集中力量培养工矿技术人才及工厂行政干部,将上述阜平工业训练班移至宣化工科实业学校,由边区行政委员会直接领导;并在《晋察冀日报》上刊登了号召该校原各班学员返校复课,及招收年龄17岁至25岁初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者;及现任工矿、交通、机关之职员,修业时间为二至三年的通知。

史料显示:民国时期,隶属于察哈尔省教育厅的“国立职业学校”,其“校址就在桥西元台子”;伪蒙疆时期,这里称大境门内长胜街,更名为“蒙疆交通学院”。这里有安静的教室,整齐的桌椅,和实验室、图书资料室,以及为活跃业余生活,师生们动手修建的网球场、篮球场和其他体育活动设施……

(伪)蒙疆交通学院师生在上课


“工专学校”的主要生源,除晋察冀根据地老区来的知识分子,和宣化原“工专”学生外,有近一半为延安自然科学院的师生。此外,还有从平津地区经地下党介绍来解放区求学的十余名青年学生;延安中学迁到张家口后转学来的十几名学生,及华北联大转学过来的7位学员也进入了工专学校。至1946年夏,“工专学校”成员已扩充近300人。

 

3、晋察冀边区工业专门学校的教学

抗战期间,解放区中心一般为农村,当时建立的“学习班”,大多只是十几天或几个月的速成训练班。民主政权进到城市后,为适应和平建设的需要,教育方针开始有了长期的打算。

经晋察冀边区教育处与工业部门会商,决定对“工专学校”招收的每一位学生,根据测验的实际情况,先充实高中以下数理化基础知识,再进行多科深入教学。测验后,全体教员根据各班学生不同的文化水平,学习课程内容的差异,制定了暂行课程学习计划,将全部学生划分为不同文化程度的四个班次:一班、二班甲、二班乙和三班,每日学习时间为十小时。

水平最高的集中到一班,约用一个学期学完高中课程,拟半年后再分科;第二班相当高中一年级程度,拟两年后分科;第三班系高小毕业程度,三年后达分科水平。

学校设立了机械、化学两个专业,主要学习数学、物理、化学、绘图、工程常识、外文(英)、社会常识等课程。就当时师资情况看,一般为国内大学毕业水平。

 

《彭子冈文集》封面


记者子冈在《张家口漫步》中记:“联大有三百多平津新去的学生,张垣的较少,程度较差。三院学生中除文艺学院需学外国语的费时间外,其余都于半年毕业后分发下乡,做群众工作。入学考试与一般大学不同,不考理工功课,只要有相当常识,对政治认识清楚,有听讲记笔记的能力,便可以录取。在校一切食住费用学校负担,吃小米饭。”

学校曾多次分批派教员到北平购置化学实验仪器及实验用品,及购买马列主义书籍,党中央出版的书刊等。资料记载:一次在回张家口,路过青龙桥时,被当地驻军稽查扣押,后经北平军调部中共代表团交涉,才得以释还14箱器材…… 

 当时正处于国共两党合作时期,共产党的组织活动尚不能完全公开。要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和决议,只有依靠党员和干部以身作则去影响群众,关心群众,团结群众;并通过学生会组织全体学员关心学校,与全体教职员工共同办好学校。

工专学校秉承延安作风,发扬独特的办学校风。针对每一位学生的不同经历,不同思想状况,在保证教学质量(基础课和专业课为主)的基础上,每周坚持半天政治课学习,并经常在师生中开展时事和形势教育活动。   

当时的老师大多来自延安及晋察冀老区,具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和责任心。事事以身作则,有着良好的思想作风和朴实的工作作风。党的领导、民主作风、老师的表率作用,是“工专学校”的三大特色。

 

编辑 张秀梅

审核 胡世海


Copyright © Chahar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浏览器访问本站
冀ICP备15009271号-1 冀公网安备 13070302000111号
地址:张家口市桥西区长青路19号
联系电话:13903236923 / 0313-80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