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口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 关于我们 > 学者论坛 > 正文
抗日战争胜利后宣化教育事业发展
文章来源:颜 诚    发布日期:2023/8/15    点击数:1526 次

一、教育之久远 新学之兴起

宋代著名的教育家胡瑷说过:“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教化之本者在学校。”《宣化县新志•学制志》叙述:“由明迄清,武备渐疏,文人蔚起。设学储才,科第之蹊径也。至学校兴而科举废,学制迥不相同。”这是对宣化兴起教育事业历史的概述。

与江南和中原相比,宣化为苦寒之地,学校教育兴办较晚,但由于人口来自南北各地,相互影响,教育基础较好,治学风气也淳厚,构成良好的教育框架,使历代人才能在较高的文化水准上成长,且促成英才的脱颖而出。同时,勤奋好学是人才成长的内在根据。大凡才识过人者皆勤奋好学。面对困境,很多学子“苦其心志,劳其筋骨”而获得成功。

兴教办学,自古有之。目前关于宣化设置学校的记载除均来自地方志。考古发现又提供了新的线索,1990年文物管理所在西门外下八里村北发掘辽代壁画墓群,意外征集到一方金代墓志,志文记述墓主人张子行:“父讳煦,官至承务郎、兴中府兴中县令(今辽宁朝阳)。尝闲居乡里。顾州学隳弊日久,谓诸儒曰:此传道之所,安忍坐观如是耶?遂运筹策力为兴修,不数月而成。又乡民从来虚代物力千余缙,不胜其弊。”大意是说张子行父亲张煦,曾闲居乡里,不忍看家乡州学日久破损,在乡民的帮助下兴修学校,数月而成。这是我们发现关于宣化学校最早的记载了。

之后,元代景贤书院、明代上谷书院、清代柳川书院都是宣化兴教办学的典范。清末民初,学校兴而科举废,宣化各类学校数不胜数。柳川书院1902年改为宣化府中学堂(宣化一中的前身)1904年成立县立高等小学堂(相国庙街小学前身),1917年创办的直隶省第五师范(宣化师范学校前身),都是张家口地区最早创办,最有声誉的学校。《察哈尔省通志•学校》统计宣化县总人口210333人,学校达到229所。在校学生11024人。

二、日寇侵入 学校停办

“七七”事变,1937年8月日本侵略军占领宣化,宣化学校几乎遭到灭顶之灾,中学全部停办,不多的几所小学勉强维持,学生失学,教师失业。当时的察哈尔省第二中学(今宣化一中)成为了日军军营,长达八年。学校的房屋、设施、仪器、图书等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损坏。师生们带着国破家亡的满腔悲愤,或四处流亡,或改做他行,勉强维持生计。一些爱国师生惨遭迫害,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有许多进步学生毅然地投身到抗日救国的斗争的洪流之中。

察哈尔省二师(原宣化师范)也被迫停办。日本侵略者推行奴化教育,日伪政府为了培养为他们服务的工农业人员,于1938年秋天在此成立了农科实业学校,1940年4月成立了工科实业学校,两校均属中等专业学校,学制四年,工科以采矿、钻探为主,毕业后,一般被分配到龙烟铁矿和宝兴煤矿任职。农科毕业后,大都被分配到察南各县从事农业技术工作。当时学生受的是亡国奴教育,吃的是混合面,他们的学情绪不高,1945年7月底两所学校宣布解散。

察哈尔省立女子中学(今宣化四中)被伪宣化县政府占用。

三、迎来解放 积极复校

抗日战争期间,中国军民经历14年的前赴后继,浴血奋战,牺牲无数。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宣布无条件投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察哈尔省各市、县相继解放。11月2日在宣化召开了察哈尔省人民代表会议,选举产生了抗日战争胜利后我党建立的第一个行政省民主政府——察哈尔省民主政府。

同时,组建省政府各个机构,省政府委员蓝公武被任命为教育厅厅长。蓝公武毕业于日本东京帝国大学,教育家、民主爱国人士,先后在北京大学中国大学任教。积极支持中国共产党,为八路军秘密工作。因宣传抗日救国主张,被日本人逮捕关押迫害,后被营救获释。在共产党的安排下1945年8月来到解放前,晋察冀军区司令员兼政委聂荣臻热情接待他。1945年11月5日在察哈尔省人民代表会议上被选举为省政府委员会委员。他一再表示:“我来到解放区,蒙政府抬爱,任以要职。感到无上光荣,一定要尽心尽力为人民服务,解除人民痛苦。”在担任察哈尔省教育厅厅长期间,蓝公武为发展解放区教育事业,深入县乡调查研究,进行恢复学校工作。遇有国内重大政治事变,他都要以民主人士的身份发表文章或谈话,在团结人民和恢复教育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解放后的察哈尔省百业待兴,新的民主政府积极进行恢复学校的工作。日伪时期停办和勉强维持的多所小学积极恢复扩大,学校数量和学生人数都快速增加。第一高等小学(今相国庙街小学)还举办了展览会和运动会,展览会展出了各种动植物、矿石标本,还有许多物理、化学仪器,都是社会上看不到的,的确开拓人的眼界。陈列学生电光纸折纸工、泥工、组纸编织工,豌豆细工等。还有学生的图画,写的毛笔楷书,琳琅满目。操场体操游戏表演,当时盛行哑铃操;兼任省立中(今宣化一中)学国术教员,人称白老道”,的武术表演,颇为精彩。此展览运动会系宣化首次,人山人海轰动一时社会各界都同声称

1946年3月,察哈尔省政府为整顿中等教育,将冀察中学、冀察师范改组为察哈尔省立中学(今宣化一中)与察哈尔省立师范学校(原宣化师范),另设察哈尔省立干部学校。

 

冀察中学,系由根据地迁来宣化。冀察中学前身系1943年创建的晋察冀边区第二短期师范(简称“边二师”),1945年6月改名冀察中学,学生300多人,教职员工60多人。对学校师生来说,抗日战争胜利的到来即是艰辛又是意料不到地迅速,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古城宣化解放后,冀察中学奉命随冀察区机关迁到宣化,进驻现在的宣化一中继续办学,第二年春季,又招收了两班新生,还招收了短期会计专业班和干部专业班,学生待遇由政府承担,教职员则是供给制。1945年11月,察哈尔省政府成立,学校改名为“察哈尔省立中学”,校长是刘超。由察哈尔省委和省政府直接领导。学生由30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教师人员增加到60多人。

冀察师范,系日伪政府办的“察南师范”,日本宣布投降后,我军进入张家口,接收了察南师范学校,遵照新省府指示,立即着手恢复宣化师范。于1945年11月由察南师范学校张家口迁至宣化,合并到宣化师范,易名为冀察师范学校。学校吸收一部分老解放区来的学生。从冀察中学调整到师范几名领导、老师,十几名“老区”来的学生,作政治骨干,团结带动师生一道工作、学习。校名为“察哈尔省立师范学校”,以培养省辖区域内的小学师资。第一任校长孙希瑞,教职员工有六、七十人,学生由300多人发展到500多人左右。

察哈尔省立职业干部学校,是省民主政府建立以后1946年3月设立的,学员来源是在全省、市、县、区各级政府机关中选拔出来的年轻人,专职培养行政干部。

在当时,教育是服从和服务于形势的需要,办学有以下几个特点:1、课程设置适应形势需要,除一般的文化基础课外,还有政治、军事、劳动等应用课。2、教育与社会活动相结合,师生们积极宣传中国共产党和边区政府的政策,开展社会调查,参加革命活动。3、勤俭办校,努力开展大生产运动,解决学校经费不足。

1945年9月至194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察哈尔省是全中国经济恢复和文化发展最有成效的地区。张家口市成为晋察冀边区首府,宣化市是察哈尔省省会。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积极发展教育,恢复停办学校。在党的教育方针指引下,多所学校经过学校师生的努力,树立起正常的工作秩序正日益发展壮大。学校又恢复了朗朗的读书声,同时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受到社会各界的赞誉。

1946年10月11日,国民党攻占了张家口、宣化。国民党察哈尔省政府教育厅于1947年先后恢复了宣化中学、宣化师范、宣化女中。12月私立恒毅中学也筹备复校。

复校后,宣化中学12个班,学生497人;宣师5个班,学生200人;宣化女中6个班,学生300人;恒毅中学2个班,学生100人。四校共有学生1097人。四校教职工共有127人。(宣中58人,女中21人,宣师30人,恒毅18人)。

四、被迫撤离 边区办学

1946年10月,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晋察冀边区和察哈尔省政府被迫撤离张家口和宣化。严酷的内战现实打断了刚刚恢复、建立的察哈尔省立中学和察哈尔省立师范的正常发展。由于国民党的进攻,学校师生于10月进行战略转移,撤离宣化,回到了来源县根据地。1946年8月,宣师提前撤离宣化,随校转移的师生有一百多人,在行军路上,每天遭国民党飞机空袭数次,战时紧张。撤出宣化比进军宣化还突然。一声令下,短暂的动员,师生们背起行装就出发。由于对战争的前途看不清,一些家在宣化的学生被家人留住不让走。许多进步学生是从家中逃出来,追赶学校的队伍。

1946年6月,解放战争全面展开。在根据地的一年,正是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由防御转向反攻的一年,毕业生们不仅去当教师,有的还分到部队或土地改革的工作队。

转移到根据地后,察哈尔省委、省政府和北岳区党委、行政公署对这几所学校极为重视党政工作除直接领导外,还抽调地、县级干部充任了校、处两级领导。从地方抽调老大学生又有教学能力的人员充实教师队伍。抽调党员干部到学校工作。选送文化水平低又有培养前途的年轻干部到学校学习边学文化,边当政治骨干。

这几所学校在战争年代,没有正规学制,地方和部队需要人时,就动员学生出去工作,走一批招一批,经常来来走走。学生在校学习期间,实行供给制和半供给制。

学校办学方针和指导思想,大体是:一是为胜利地进行革命战争和根据地建设培养干部,二是坚持政治思想教育领先,培养德、才兼备的人才;三是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学文化和参加社会政治活动结合,学习和生产劳动结合;四是教学相,注意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五是勤俭办学,发扬艰苦奋斗的作风;六是校长负责制,党支部是监督保证。

根据办学方针和教育对象,教育内容也有所侧重,年纪轻的、文化低的以学文化为主,年岁大的、文化又较高的可适当地多参加一些社会政治活动,职业班以多学些专业知识为主。一般课程是:时事、政治、语文、数学、历史、地理、自然常识、音乐等。除学习文化知识外,还积极组织师生参加了根据地党政领导的中心工作和社会政治活动。如“五四”土改、平分土地、村政权改选、临时支前服务、庆祝胜利宣传形势等,动员织织一部分或全体师生参加,少则三、五天,多则几个月。有时组织活报剧、霸王鞭、秧歌队上街串村宣传,有时排练文艺节目,登台演出。曾演出过“白毛女”“血泪仇”“兄妹开荒”“王贵和李香香”等

这几所学校,最可贵的是贯彻了延安的三大作风,注重提高学生政治素质,培养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和革命到底的精神。

从校长到教职员工,绝大多数是老党员老干部,在长期的革命大熔炉里锤炼出一身正气,把我党形成的一整套优良革命传统和作风,言传身教地传给学生。把政治课列为学习的重要内容之一,号召和织织学生学习社会发展史、新民主主义论、中国革命与中国共产党、论持久战,整顿三风、等马克思主义基础理论知识。经常由本校领导、老师或请大干部讲时事政治和革命形势。1946年冬,请察哈尔省教育厅长兰公武作了国内外形势的政治报告,他讲的生动有力,表情激昂。讲到他亲身和蒋介石的两次谈话时,他说蒋介石是个狡诈的政治骗子,气愤地用手指敲桌子,碰破出血于不顾,仍在滔滔不绝地讲诉蒋介石制造内战的罪行,师生不顾寒冷,听的入神,个个磨拳擦掌,高呼口号“打倒蒋介石,解放全中国”。经过多种形势的政治教育,学生素质大为提高,个个都有着“为远大理想奋斗、为革命献身”的精神。所以,1947年解放战争开始进入反攻阶段,上级号召学生参军参战,几所学校的绝大多数学生踊跃参了军,少数学生参了政,为解放战争取得最后胜利增添了新的战斗力。

五、难困 勇于奋斗

这几所学校,还十分注意培养学生的艰苦奋斗的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的工作作风,把它作为改造学生世界观的重要手段。

学校均在根据地的深山沟里,交通非常不便,经济十分困难,群众生活极为困苦。但根据地的人民群众对革命是做了无私的奉献。当时,学校没有固定的校址,没有校舍,没有桌凳,更没有教具和实验仪器设备。在克服困难中坚持办学,夏天到山坡树林里、冬天在避风的场院里上课,前面挂一块黑板,学生对面席地而坐,或石头为凳,双膝为桌,记笔记,写作业。师生生活也是既苦又单调,穿的是冬一身棉,夏天一身单,连洗换的衣服也没有。吃的伙食是顿顿小米饭、大锅菜,在基本吃饱的情况下,尽量节省,争取一周改善一次生活,也就是吃一顿大米饭或馒头,菜里加些肉,住的条件更差。群众把自用的简陋房子、牲畜圈、柴草棚腾出来让师生住,少数男、女分别安插在老光槐、老寡妇屋内住。无论在坑上或棚地住,都是地铺黄草、头枕石头鞋袜睡觉,为了克服困难,师生上山砍柴,群众把镰刀、绳子拿出来。师生备课、学习,群众把仅有小饭桌搬出来。师生也十分注意军民关系,处处事事按“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办,发扬老八路的作风,为群众挑水、扫院子、推碾、哄孩子。军民关系相处融洽,可以说亲密无间。在群众的大力帮助下,学生学会了上山如何走崎岖山路,怎样砍柴、捆柴、背柴、生豆芽、磨豆腐、纺线、缝补衣服、开荒、耕地等等注意什么问题,就这样坚持办学,一方面解决了学校经费困难问题,,另方面锻练提高了学生本领,还解决了买毛巾、肥皂、牙刷、牙粉、纸笔等实际困难。在经济处于极度困难时,为了支援革命战争,每个师生每月还要完成向学校交六斤小米的任务。

六、成就斐然 桃李满天下

1947年9月,晋察冀行政公署决定:将察哈尔省立师范学校、察哈尔省立中学、察哈尔省立职业干部学校(也是从宣化撤离)、五专区师范学校合并,原四校学生多数参了军、少数分配到地方工作,其余师生都到了“察哈尔联合中学”(简称联中)。校址:来源县一区前、后泉坊村,校长武树藩。学校有十个班,还有妇干班、会计班、地干班,共有400余名学生。为了以生产助学校,补充经费不足,还开办了纺织厂、万兴缝纫厂、合作社、商店、马车运输队等。

1948年底,张家口、宣化迎来第二次解放。1949年春节过后,察哈尔联合中学奉命迁往张家口,与原张家口中学、塞北中学、养正中学、察蒙师范合并成为察哈尔省立张家口中学。

这几所学校的领导、老师和培养出的学生,“桃李满天下”,布遍各地在解放战争中尤其在解放以后,象种子一样撤满教育战线和其他各条战线上,都成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栋梁。

总之,在解放战争期间,学校培养出来的学生,无论在部队,还是在地方,都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国解放后,学生遍布四面八方,天南地北处处都有。从中央到地方,从地方到部队,从事着政治、经济、文教、科技、外交、军事、卫生等各个岗位上都勤勤恳恳地努力工作,成为各行各业的领导骨干,有些已成了省、军级干部,有相当数量的已成了地、师级干部,多数人担任了县、团职以上的领导工作。为祖国的解放、建设做出了重要成就和卓越贡献。

 

作者简介:颜诚,宣化博物馆原副研究馆员、宣化上谷文化研究会副会长、张家口察哈尔文化研究会理事。

Copyright © Chahar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浏览器访问本站
冀ICP备15009271号-1 冀公网安备 13070302000111号
地址:张家口市桥西区长青路19号
联系电话:13903236923 / 0313-80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