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者论坛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口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 关于我们 > 学者论坛 > 正文
牢记使命  奉献人生  选择无悔
文章来源:张新云    发布日期:2023/8/15    点击数:490 次

1951年7月,我响应党和国家号召,参加军事干部学校(简称“军干校”)在武汉入伍。在军干校,由于成绩优异、表现突出,学习期间荣立了一次三等功。1953年2月,军委总后勤部直属单位首届共青团员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我很荣幸地被选为学生代表参会。1953年4月,我从军干校毕业,被分配到军委总后勤部机关工作。1956年,我入伍第五个年头时,被授予了中尉军衔。在首都北京,在军委总部大机关工作生活,应该说各方面条件都很优越了,在那里留下了许多美好记忆。可以说,那个时候我的个人前途一片光明。

1956年初党和国家发出了“向科学进军”的伟大号召,我积极响应祖国号召继续学习的信念愈加坚定。那时候适逢上级通知要选拔留苏预备人员于是我积极准备,学习中参加了总后勤部的选拔考试,从报考的 60 多人中脱颖而出,成为被录取的 8 人之一。   

1956年8月至1957年7月,我在军委总部(包括总参、总后、空军、海军、炮兵、防化学兵等)留苏预备班学习了一年俄语。但是,由于中苏关系恶化,派遣我们出国学习的计划搁浅了。组织上给了我们两个选择:回原单位工作或者报考军内高校。我还想继续学习,于是报考了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学院,也就是我校的前身。1957年秋天,我从北京到张家口报到入学,分配在4系(雷达系)581班学习,我终于圆了大学梦!在总后勤部工作期间听周总理报告的通知“感念恩师教育,难忘意气风发的学生时代。”

1957年的这次招生,是学校面向全军各军种招收的首届大学本科部队生,据说有上千人报考,最终只录取了二百多人。分专业时,分到无线系的有100多人雷达系有88人。这88人当中,除了通过选拔考试从南京雷达学校和大连俄专招收的十几名高中应届毕业生之外,其余的都是来自全军各部队的年轻军官,不少人在通信系统已有几年实际工作经验了,有的还是来自雷达部队的雷达技师。1957年刚入学后主要社会主义教育的学习。学习之余,我们还参加过张家口修黑石坝水库引水渠的义务劳动。从1958年上学期开始,我们进入本科课程学习。让我记忆最深刻的是,1958年4月贺龙元帅来校视察,全校教职员工和全体学员在大操场接受了贺龙元帅的检阅,聆听讲话。

1957年到1959年的三年期间,除贺龙元帅外,彭德怀元帅曾在 1957年夏和1958年秋两次来校视察,叶剑英元帅也曾于1959年春来校视察,这充分说明中央军委领导对校十分关心和重视。我校教学计划的要求很高,雷达系学制五年,教学时数多达4000多学时,听说高等数学的教学时数比清华大学还多。学校对我们班很重视,配备了实力很强的教师班底教过我们的老师有胡三立、周敬良、龚义森、胡昌璧、王育文、李光尧、吕海寰、林胜雄、沈铁汉、余雄南、章潜五等。他们都是学术水平高、教学经验丰富、工作认真负责、受到同学们欢迎的好老师,我很感激他们。当然,我们班也没有辜负校领导及老师们的培育和期望,很多同学都在后来的工作中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如我校“百名将星”之一的原解放军理工大学甘仲民教授、原国防信息学院将军赵积梁教授、原中电集团电科院总工陈次兮、原兵器部205所总工李尊民、原陕西省电子工业厅副厅长朱保马、我校理学院获评“主讲教授”的王世儒等,都出自我所在的班。

1958年,随着学校西迁,我们来到西安,住在现在的北校区53号楼。虽然教学主楼、宿舍、食堂等主体工程已经完工,但仍有不少收尾工作,如建筑垃圾的清理,马路、大操场绿化等工程都还有待完成。于是我们这些来到新校区的第一批西电人义不容辞地承担了一些建校任务,如平整大操场、植树,等等。因为我们是军事院校,学校各方面呈现出来的都是一片“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景象。特别是上下关系十分融洽,上自学校政委王赤军将军,下到班主任、指导员,都经常来到学生宿舍和大家见面交谈。我们这些年轻的军官学员们,由于都是在部队锻炼了几年后圆了大学梦,个个都卯足了劲儿,刻苦学习,学习生活非常愉快!“服从命令是我的天职,工作需要是我的使命”根据相关资料记载,1958年迁校时,全校干部教师为 1157人,4个系各年级学员共 2076人。1961全校在学生共达8676人,达到3年前在校学生总数的 4 倍!在这种情况下,学校教师严重紧缺,基础课和专业基础课教师更是如此。为此,学校和上级部门想了不少办法,其中重要的一条就是从校内抽调高年级学员充实教师队伍。我们班从1960年上学期到暑假期间就先后调出10多名同学分别出任数学、电路、电源电机、微波天线等课程教师。全校从高年级学员中抽调出任教师的共有100 多人。1961年上学期,我们班已经进入到4年级的课程学习,电机电源、脉冲技术、天线与电波传播等专业基础课都已经结束,雷达接收设备也已经学了一半,我们都以为不会再从我班抽调学员去任教了。没想到,一纸军令下到了班里——我被抽调担任英语教师!我被分配到雷达系后,一直非常喜爱这个专业,学习刻苦努力,成绩优秀,当时还担任了班上第二组组长(全班分 3个大组,第二组有27名同学)。我尤其重视外语学习。因为在留苏预备班学过一年俄语,我第一个学期就通过了第一外语要求,免修了,并从 1959年上学期开始学习第二外语——英语。我在中学学过英语,有点基础,两个学期之后又通过了二外要求,接着又学了第三门外语——德语。这时的我,正踌躇满志,憧憬着在不久的将来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雷达工程技术人才,为军队建设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没想到这一纸调令成为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其实,作为一名军人,又是共产党员,服从命令是我的天职,工作需要就是我的使命。所以,当时我表示坚决服从上级决定。就这样,我依依不舍地告别了心爱的专业,告别了亲爱的同学们,来到刚刚建立的5系(电子物理系),成为一名英语教师由于学校的英语教师一直十分紧缺,我也就在英语教学岗位上一直工作到1997年退休,经历了 37个年头。

“西电人爱国敬业、团结奉献的优良传统要传承下去。”60 多年过去了,再来回顾这段历史,我首先要感谢母校对我的培养,也要感谢学校领导让我走上大学讲台,并且一直信任我,让我在一个接一个的挑战中锻炼成长。同时,我也感到欣慰,因为我也用自己的努力对母校进行了回报。我走上的是学校教学急需的岗位,而且一直到我退休时这一岗位依然紧缺教师,这说明我的工作有意义,有价值,

我的付出是值得的。再说,我有幸参与并见证了我校英语教学发展,以及许多其它方面工作的起步和进展,经历了许多让我感到十分荣幸和自豪的事。归根到底一句话,我们这一代西电人就是这样:敬业,奉献,认定了“工作需要就是使命”,并为之全力奋斗。我为能够成为这样一名西电人而感到幸福和自豪!

我觉得在这个时候,我们首先应该大力宣传西电人爱国奉献的精神,弘扬西电的光荣革命传统。许多老前辈为革命奉献了一生,甚至牺牲了自己宝贵的生命。建国后到现在,一代又一代西电人继承了这一光荣传统,为了国家和军队建设的需要,不计个人得失,顾全大局,服从组织分配,兢兢业业工作,这同样体现了一种爱国奉献精神。这样的精神也是学校今后各方面工作需要大力提倡的。西电人还有一种可贵的精神,就是团结奋斗、艰苦创业。我校很多新专业都是白手起家、艰苦创业建设起来的,建议多加介绍和宣传。在学校今后的建设中还需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我校在张家口的办学历史是一段十分重要的时期。正是在这一时期内,1952年5月,学校正式升格为军内一所重要的工科大学。这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十分重视的一所大学,毛主席等中央领导人为学校题了词,彭德怀元帅等多次到校视察。此外,学校在1959年列入全国20所重点大学之一。这段光荣历史我们一定要借此机会大力宣传,让更多人知道。我退休后担任过多年离退休党委委员,去年又选为学校第十二次党代会代表。学校领导对离退休工作和离退休老同志一直是很重视很关心的。老同志们也为学校近些年来所取得的显著成就而深受鼓舞,认为第十二次党代会开得很好,盼望全校上下齐心合力为早日实现建成“一流大学”的奋斗目标而共同努力。今年纪念我校在西安办学 60 周年,我有一个具体的建议,就是能否把张家口时期过来的老同志们集合起来开个会,共同纪念这一重要的时刻,学校领导和大家见见面,在一起合个影,留下一次珍贵的纪念。

 

 

作者简介:张新云,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部委员、教授。

Copyright © Chahar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浏览器访问本站
冀ICP备15009271号-1 冀公网安备 13070302000111号
地址:张家口市桥西区长青路19号
联系电话:13903236923 / 0313-80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