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祥瑞 韩雁华
回眸历史,张家口历史上不但是军事重镇、重要商埠;同时也是重要的金融中心,曾经还是口北造币厂与晋察冀边区造币厂晋察冀印刷局的所在地。
晋察冀印刷局是印制晋察冀边币的机构。1945年8月,八路军收复张家口后,晋察冀印刷局迁至张家口,是晋察冀印刷局的关键时期,其在张家口度过了一年多不平凡的岁月。1946年10月,晋察冀印刷局随军撤离张家口;1949年11月,与北京中国人民印刷厂合并。
早在1937年10月晋察冀边区建立之后,为了建立边区正常的金融秩序,边区政府决定建立晋察冀边区银行与印刷钞票的工厂,随之发行了边区货币,边区货币担负起边区社会发展的特殊使命。在战争期间印刷局曾经多次转移,据资料统计,在抗战期间,印刷局与其下属单位的厂址共涉及5个省、4个市、17个县、50余个村庄。在其存续的12年期间,共印制晋察冀边区银行货币58种,为晋察冀边区经济建设的发展,特别是金融建设的巩固立下了汗马功劳,在中国金融史上写下了不平凡的一页。其中,1945年8月至1946年10月在张家口的一年多时间,更是在印刷机器设备和技术方面有了长足的进步,不但创造了印制边币的新篇章,也为张家口的革命历史谱写了新篇章。
1945年8月八路军收复察哈尔省会张家口后,晋察冀印刷局由局长王文焕带领12人为先导,分三批进入张家口市,接收伪蒙疆新闻社印刷厂与星野印刷厂。晋察冀印刷总局暂时设在位于张家口东山坡的伪蒙疆新闻社内。1945年年11月,晋察冀印刷局迁到张家口市长青路,东山坡成为分厂所在地。
晋察冀印刷局进入张家口后,印刷设备和工艺都发生了很大变化。伪蒙疆新闻社印刷厂与星野印刷厂,是日本人开办的工厂,厂里使用的都是日产胶印机,印版使用的也是比较先进的锌皮版。边区印刷局从山沟里开进了大城市,从使用小石印机到开动半自动的胶印机,在制版上也使用了锌皮,铅印有了八页机,印刷工艺有了长足进步。此时,晋察冀印刷局人员也扩张到四五百人,达到了前所未有的规模,生产能力实现了一个大的飞跃。
晋察冀印刷局在张家口的一年多时间中,先后印制了晋察冀边区银行伍圆、拾圆、壹佰圆、伍佰圆、壹仟圆、伍仟圆等面额的钞票。
晋察冀印刷局仅1946年就印制了8种边币。这8种边币中,有两种的图案是张家口的建筑物。一种是面值一千元的边币,正面主图为张家口清河桥,也就是民间所称的通桥;这座桥由察哈尔特别区都统张之江主持建筑,并亲笔题写“清河桥”标牌,成为张家口的标志性建筑。另一种是面值一千元的边币,正面主图为牧马图,背面图案为张家口的另一个标志性建筑大境门,门上由察哈尔特别区都统高维岳题写的“大好河山”四字清晰可见。
如今,当时在张家口印制的多种晋察冀边区货币,已经成为收藏家们的珍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