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窗
您现在的位置: 张家口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 关于我们 > 知识窗 > 正文
蔚县拜灯山习俗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发布日期:2015/5/8    点击数:21912 次

  拜灯山,是蔚县民间社火活动的项目之一。它是蔚县宋家庄镇上苏庄村的独特民间社火活动项目。经历了明朝嘉靖年间的雏形期、明末清初的成型期、清末民初与民间社火、戏曲相结合的丰富完善期和新中国成立至今的兴衰更迭的曲折发展期。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项目。

  灯山是指灯山楼。拜灯山是敬祀火神的祭祀活动。过去祭祀活动较为普遍,但这里的敬神祭祀活动方式与众不同。

  明嘉靖二十二年(1543)建造村堡时,为使该村更加兴旺发达,取火生土之意,在堡墙南端建起灯山楼,以供奉火神。但又怕火神过旺,生出事端,便取五行相生相克的说法,在堡墙北端相对应地建起一座三义庙,供奉刘备、关羽、张飞。传说刘备是压火水星,这样就可以水火平衡。从那时起,上苏庄村每年的正月十四、十五、十六,拜灯山敬火神,摆香案供“三义”,成为全村百姓最为虔诚的、代代相传的民俗活动。

 

 

  堡内南端的灯山楼,高达三丈,灰砖砌成,龛内没有神像,空空的只有一个巨大的梯式木架。一条条横木杠排得很密。这些木杠是拜灯山时放灯盏用的。平时没有灯盏,只是一个大木架,但村民们仍视之如神灵。

  拜灯山的基本内容有点灯山、拜灯山、耍社火、唱大戏等四部分。点灯山时,首先准备好祭祀供品和点灯山用的灯捻儿、灯盏、麻油等。点灯山的人由三到五名有文化的村民组成,在灯山楼内层层木架上由上至下将数百个灯盏摆出花边儿和文字图案,把浸过麻油的灯捻儿插入灯盏,一一注满油。夜幕降临后,用蜡烛将摆成图案的灯盏一一点燃,呈现出灯火字画。拜灯山时,选一名父母双全的男童扮成“灯官”,坐在由四名青壮年村民扮成“衙役”抬着的独杆轿上,村里戏班的演员化妆后伴其左右,在社火队中“老王八”和“老妈子”的引领下,从堡门外进堡,率村民及观光者一路敲锣打鼓到灯山楼前祭拜。拜灯山后,祭拜队伍返回途中在堡中心伴随锣鼓点开始耍社火,或舞蹈,或嬉戏,表演者和观众沉浸在欢乐喜庆之中。最后是唱大戏,当祭拜队伍和群众由堡内涌出堡外时,戏楼前已经张灯结彩,这时,鞭炮鸣,鼓乐起,大戏开,由村戏班子演员为村民演绎历史故事或神话传说。

 

 

  在长期的传承中,蔚县拜灯山形成了鲜明的个性特征。一是伴随民间祭祀活动而产生,融入民间文化活动而发展,而成为一种影响深远的民间习俗活动;二是在长期的民俗活动中,完善了自身特有的表现形式,形成了固定的程序;三是吸收民间社火和民间戏曲艺术营养,形成了多种民俗文化的活动形式;四是蔚县历史上虽有多处灯山社火活动,但已失传,唯有上苏庄的拜灯山民俗活动保留至今,且独特而完整,值得传承;五是由于拜灯山源于民间祭祀,注入了百姓敬神尚贤、祈求平安的精神寄托,参与活动的群众人数多、面广;六是其活动形式简约质朴,乡土气息浓郁,是特殊的年节文化表现形式。

  拜灯山民俗社火活动在蔚县乃至河北省的民俗社火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民间民俗文化的一个浓缩,它具有深刻的民俗文化内涵和较高的民间艺术品位。

没有了←
Copyright © Chahar Culture Research Association . All Rights Reserved 察哈尔文化研究会 版权所有
建议使用1440×900以上的屏幕分辨率和8.0以上版本的IE浏览器访问本站
冀ICP备15009271号-1 冀公网安备 13070302000111号
地址:张家口市桥西区长青路19号
联系电话:13903236923 / 0313-80282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