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聚共识寻求中国之治最大公约数
人民政协报特邀评论员 韩方明
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征程中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开幕了!举世瞩目的“两会时间”在推迟两个多月后正式开启。在特殊历史背景、关键历史时期召开的这场重要会议,格外不同寻常。汪洋主席所作的全国政协常委会工作报告站在新时代的新高度,看世界、谈民生、聚人心,给人启迪、增强信心。当前,新冠肺炎疫情国内防控常态化、国际防控协同化的趋势正在出现,这是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世界经济政治秩序的调整已然开始。中国正处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面对大变局、大调整,要更好地凝聚共识,做好大团结、大联合,为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目标任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齐心协力,为创造好的外部环境、服务和平发展大局奋发有为。
“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共识是奋进的动力”。2019年,中共中央召开中央政协工作会议,这在党的历史、人民政协历史上都是首次。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为新时代人民政协事业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在过去的一年中,在近期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斗争中,广大政协委员自觉投身凝心聚力、建言献策、协商民主、国家治理等第一线,把凝聚共识融入视察考察、调查研究等各项履职活动中,把人民政协的政治优势不断转化为国家治理的效能,通过“关键少数”带动了“绝大多数”。
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寻求最大公约数,必须正确处理一致性和多样性的关系。凝聚共识,不是千篇一律,不是灌输说教,而是要有方向地启发引领,互动式协商讨论,求得内心的深刻认同。凝聚共识不是要搞“一言堂”,不是要对不同意见“挥棒子”,而是要鼓励讨论,共同学习,协商交流。在国家政治体系中,把党的主张通过广泛协商,转化为社会各界的共识和自觉行动,这是“一致性”;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允许不同的方式、方法、角度、力度、速度,这是“多样性”。“一致性”和“多样性”是有机统一的整体,“一致性”为“多样性”明确方向,“多样性”为“一致性”提供素材,在时代发展的过程中,“多样性”和“一致性”紧密互动,互相因应,不断提升水平,不断增强科学性、前瞻性、实践性。
当前国际形势风云多变,矛盾风险挑战毕集,多元思想交锋激烈。经济全球化正在面临单边主义、民粹主义的重大挑战,但国际经济协作的大方向并没有发生本质变化,全球供应链所发生的调整更多是应急性、短期性,从整体方向上来看,经济全球化的大盘子不会被颠覆。大方向不变,但各要素之间的重组却已然不可避免地展开。面对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诸多变化,从联合国到世卫组织,从G20(20国集团)到APEC(亚太经济合作组织),从“16+1”到中非论坛以及“CAFTA”(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全球性、区域性的国际合作平台,也是角力的战场。何谓战场?就是不仅要坚持原则,善于斗争,也要善于团结,长于联合。在国家总体外交格局中,总是需要不同机构发挥不同作用,总是需要不同平台展现不同势能。越是面临纷繁复杂的国际形势,越是面临严峻的各类挑战,越是需要国际社会有坚定如一的旧友,有化敌为友的新朋,朋友越来越多,中国好故事才能够被更广泛地接受,中国好形象才能够更鲜明地屹立在世界东方。
人民政协是具有中国特色的、体现“我有你没有、我能你不能”政治优势的政治组织和民主形式,不是“和”政协协商,而是“在”政协协商。这让人民政协具备了广泛开展对外交往、在国际社会开展大团结、大联合的体制机制优势。对外交往是人民政协的重要职能,开展对外交往,讲好中国故事,争取国际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够营造更好的外部环境。讲好中国故事并不容易。每个国家有每个国家的舆论环境,每个社会有每个社会的风土人情,每个人群有每个人群的思维方式,这都需要我们在开展对外交往时更加细心、更加细致、更加包容。“讲”是动作是言语,“好”是“好好说话”。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让国际社会对中国改革开放事业、抗疫努力有正面认识,凝聚世界范围内对“中国之治”的理解和支持,才能够营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让我们在和平中发展。
全国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是中央政协工作会议后召开的第一次政协全体会议。广大政协委员必将聚焦党和国家中心任务深入协商议政、广泛凝聚共识,建真言、谋良策,把国内的事业发展好,把国际的事情协商处理好,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汇聚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征程中,现在与未来,光荣与梦想,必可书就!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全国政协外事委员会副主任、察哈尔学会会长、张家口察哈尔文化研究会荣誉会长 )